热销机型 助听器价格 听力科普 促销信息 联系方式
分类导航
正确选择助听器  (42)
助听器知识  (43)
正确使用助听器  (33)
最新文章
购买助听器大家问的特别多的一句话“助听器多少钱?” [11/29]
如何更好地发挥助听器的作用? [11/16]
获得一个助听器您必须知道的步骤 [10/24]
宽频助听器可提高言语感知能力 [9/17]
正确的助听器验配及人工耳蜗选择流程 [5/2]
助听器中的“堵耳效应”问题
北京助听器紫竹院专业验配官网—斯达克 | 瑞声达 | 拉贝骨导助听器 | 助听器价格   2011-01-30 19:46:48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助听器中的堵耳效应
堵耳效应是由于外耳道被封闭而造成的骨导听阈变好的现象。这一效应在纯音测听中会造成低频骨导听阈下降,还会对护耳器的配戴效果产生影响。在助听器配戴中堵耳效应会造成配戴者耳部闷胀、感觉自己说话的声音空洞不适或者响度过大。如何将通过骨传导方式到达耳道的低频声音能量有效地降低或通过耳道发散出去是助听器技术面临的一大课题。本文将就堵耳效应的原理、测量以及助听器选配中消除堵耳效应的方法等作概括性阐述。
  
1.堵耳效应原理
    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堵耳效应的存在。在安静的地方发一个持续的“eeeeeeeee”音,然后用食指堵住外耳道重新发这个音。可以很容易地感觉到当耳道被堵住时“eeeeeeeee”音听起来更响了。这种现象就是由堵耳效应引起的。
      用耳机耳模或ITE助听器将耳道塞住会在外耳与耳机(耳模、ITE)间或者外耳道内形成一密闭的含气的空腔从而使该耳的骨导听阈级降低,这一效应称为堵耳效应(又称为封闭效应)。堵耳效应的产生与声音的骨传导机制和颅骨本身的声学特性关系密切。正常情况下人体内产生的声音(比如言语声.咀嚼时下颌运动或在坚硬的地面上跑步产生的声音等等)除可通过颅骨振动直接传入耳蜗外,也可通过听骨链等中耳结构及颞骨的鼓部传入外耳,引起外耳道软骨的振动。当外耳道开放时,这一振动能量可以通过开放的外耳道被释放出去,所以人们察觉不到体内的声音。可是一旦外耳道被护耳器、耳机手指等堵住,这一振动能量被存留在外耳道内,封闭的外耳道内就会产生额外的声压,这部分声压通过气导机制到达内耳。由于软骨的这一振动能量主要局限在125-500 Hz低频范围内,所以低频骨导听阈级别会因此而下降。在测骨导纯音听阈时,确定掩蔽级就应考虑堵耳效应这一因素在500H,使用插入式耳机(插入较浅)的堵耳效应比耳罩式耳机小,而在1000比处后者的堵耳效应则小于前者。1000 Hz处插入较深的插入式耳机不产生明显的堵耳效应。
    堵耳效应存在时人会感觉自己就像是在水桶中说话一样——声音变得空洞或者瓮声瓮气,音量也变高了,所以在使用护耳器时也应当考虑到堵耳效应的影响。配戴耳塞式护耳器时,耳塞插入耳道越深,堵耳效应带来的低频响度增加越小;配戴耳罩式护耳器时耳罩与耳廓之间的空腔越大,低频响度增加越小。在耳道口刚刚被封闭的情况下,堵耳效应最大,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响度最大。
      在说话或咀嚼时,颅骨的振动方式类似于钟或者空碗受到敲击时产生的振动。从振动源发出的声波围绕颅骨产生驻波,这些驻波具有特定的波节和波幅。颅骨是由许多密度和振动特性彼此不同的骨片组成的,因此颅骨的振动实际上比单纯的敲钟产生的振动要复杂得多,由于每个人头颅的形状、大小骨片的强度以及其他一些特性各不相同,堵耳效应在不同个体之间有很大差异。此外刺激的类型.部位以及刺激的强度都决定着感知的强度。这是由于共振的存在。当使物体以其固有频率振动时便会产生共振,此时振动的能量衰减最小。颅骨的固有频率在言语频率范围内。这就是堵耳效应对感受自身言语声影响较大的原因。
当驻波的波幅位于外耳道时堵耳效应最强。这是由于坚硬的颧骨与外耳道内空气之间的声阻抗差非常大,不利于声音的传播。软骨和结缔组织处的声阻抗差较小,因而声波更容易传递。这个结论最早由英国著名听力学家 Brain Moore教授提出。
2.助听器中的堵耳效应
     堵耳效应同样存在于助听器中。耳模或者耳内式助听器,尤其是在双耳选配的情况下都会引起堵耳效应。如前文所述,助听器使用者特别是低频听力较高频好者,常常会抱怨自己的言语声以及咀嚼声听起来有回声或像在水桶中一样,这就是堵耳效应带来的问题
    耳模和助听器外壳(ITE.ITC.CIC等)会或多或少地堵塞外耳道,堵塞的程度取决于制作耳模或外壳所用的材料,配戴耳道的解剖和生理特点以及助听器(耳模)插入耳道的深度。CIC助听器插入外耳道骨部的深处,软骨部开放,很显然堵耳效应比较轻;而耳道部分比较短,放入耳道比较浅的ITC或耳模堵耳效应则比较严重。
    使用通气孔(venting)可以缓解这一问题。通气孔是耳模上连通内外的孔道,可以有平行孔,斜角孔和外加通气孔三种方式。低频的声音能量能够很容易地通过通气孔发散出去。如果堵耳效应是个问题,那么在不产生反馈啸叫的前提下通气孔孔径打得越大越好。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重要因紊是,堵耳效应在不同形状的耳道之间有很大差别。耳道第一弯曲和第二弯曲之间可能会相对平直。也可能会成比较尖锐的角度。在一些耳印模上可以看到耳道第一弯部分比较长或者比较倾斜。具有这些特殊形状的耳模和耳内式助听器会完全封闭耳道,并与振动的外耳道壁形成一个闭合的机械系统。这会增强堵耳效应,因为助听器本身也会随声波一起运动,就像一个振动的膜,直接向鼓膜发射声音。如果耳道相对较直,这种现象就很少出现。如果发现助听器(耳模)的耳道部分有随发音向外突出的现象,那么就需要对助听器外壳(耳模)进行打磨抛光,以减小其与耳道的形状匹配,从而减小堵耳效应。

3.堵耳效应的测量:

     堵耳效应可以通过原位测量来估算,采用真耳分析仪的探管系统进行测量和记录。
一种测试方法是由Hawkin和Muellet提出的堵耳测量程序。测试信号是受试者自己发出的持续响亮的“eeeeeeeee”音。测试方法如下:
3.1 受试者发出持续响亮的“eeeeeeeee”音,自我调控发音强度,使得位于其正前方30'm处的声级计传声器记录到的声压级为一适中的固定值,尽量减小本底噪声和骨导信号经气发射的影响(Hawkins等推荐为70 dBSPL),并使此声强在堵耳前后保持一致。真耳分析仪的探管传声器置于外耳道内,测量“eeeeeeeee”音的真耳未堵耳反应,即REUR(Real-Ear Unoccluded Response),记录REUR作为参考零级。
3.2保持中探管传声器的位置不变,将耳模或助听器(关闭状态)插人耳道,测量并记录“eeeeeeeee”音的真耳堵耳反应,即REOR(Real-Ear Occluded Response)。
3 3算REUR和REOR的差值。这个差值将说明堵耳效应是否成为问题。如果这个差值大于20dB,那么很有可能堵耳效应对于受试者来说影响很大
    若将探管传声器记录到的声信号送至真耳分析仪进行频谱分析,堵耳前后的频谱相减,可以得到堵耳效应的增益频响特性。
    这种方法可以用来比较对耳模或助听器外壳进行修正前后的效果。步骤如下:
  3.4耳模或助听器(关闭状态}插人耳道,测量并记录对“eeeeeeeee”音的REOR反应。
    3 5对耳模或助听器外壳进行修正后将其重新插入耳道,重复步骤3.1的测试并记录REOR。
    3 6计算两次测量间的差值。这个差值可以说明修正后的耳模(助听器外壳)对堵耳效应的改善程度。
    还有另一种可得到相似结果的测试方法:Bing一TOO(Bing一Test of Occlusion; Kepler等,1991)。使用这种测试方法,首先在耳道开放的情况下测出250Hz和500Hz,的纯音骨导听阈值,测试时骨振器置于前额正中(或乳突)。然后给受试者戴好耳罩式(或者插入式)气导耳机,使之有效地封堵住耳道,重新进行上述两个频率的骨导听阈测试。如果两次测试得到的阈值相差超过10dB,则可以推想他会遇到堵耳效应的问题。堵耳效应不随测量时所施加的骨导振动能量的大小而改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验证。首先测出开放耳的骨导阈值,然后戴上助听器(耳模)重测。如果两次测得的阈值相差小于10dB,说明通气孔打得足够大或者只有极小的堵耳效应。此方法中还可以使用言语作为测量信号。由于颅骨的共振频率在言语频率范围内,所以使用言语信号来测量得到的结果会更准确。
此外Kuk等1992年曾报道用主观定量方法测量患者声音的“空洞度”。受试者以三种强度重复同一句子,并对其主观赋予0(极端空洞)至100(无空洞感)的“空洞度值,以此来评估堵耳效应。
4.助听铃堵耳效应的解决办法
    
    堵耳效应的个体差异很大。如果出现了由堵耳效应引起的问题应按以下方法解决:
     4.1 首先仔细检查助听器或耳模的耳道部分。制作不好的助听器(耳模)耳道部分可能会比较虚,这会造成助听器(耳模)偏向耳道壁一侧。这种情况也有可能是由耳甲腔效应引起的。所谓耳甲腔效应,指的是助听器耳道部分与耳甲腔底之间存在一个角度,封闭了耳道。这时要抛磨助听器(耳模)表面来减小其与耳道的密闭程度,防止封闭耳道。
    
    4.2增大通气孔直径。通气孔的内径增加,长度缩短,会使通气孔的低频截至频率上移,对低频信号的削减更多。只有当通气孔直径大于3mm时,500 Hz以上的堵耳效应才会明显减弱。有人在耳道式助听器上研究发现,l mm的通气孔仅在200Hz处降低5dB,对于400Hz以上的频率无任何影响。考虏到中国人的耳道较小,通气孔直径往往不能达到3 mm,这一办法在实际中解决堵耳效应的作用是有限的。此外有研究表明,加开通气孔之后真耳堵耳效应在800Hz处反而会提高,这是由于戴上耳模之后形成的外耳道封闭腔与通气孔构成了一个共振频率在800Hz左右的Helmholz共振器。通气孔可使外耳道软骨的低频振动能量释放出去,但也不可避免地将助听器的低频增益降低。思者听自己的说话声变得自然,但听别人的说话声却觉得声音偏小。ReSound公司的ART(tm)采用了开放耳的通气孔设计,使用细声管和圆耳塞代替传统耳模对于高频听力下降者配戴助听器时的堵耳效应有一定缓解作用。
    
      4.3延长助听器(耳模)的耳道部分。当助听器(耳模)插入耳道时,与鼓膜和耳道共同形成的密闭含气腔越小,堵耳效应越小。
    
     4 .4把耳内式助听器(ITE)尽量做得小一点,从而使其尖端能尽量深地插入外耳道骨部,与骨部紧密配合,其余部分与外耳道松散接触,使耳道保持较大的对外开放的程度,从而软骨振动能量可以通过外耳道放散出去。这称为最小接触技术(minimal contact technology,简称MCT)。
    
      4.5 1953年Zwislocki提出了深耳道式助听器(耳模)的概念,即把助听器(耳模)深入到外耳道骨部,使软骨的振动能量仍能从外耳道释放出去,可以明显减弱堵耳效应。目前的完全耳道式助听器(CIC)就体现了这一作用。但由于大多数中国人的耳道较小,考虑到配戴的舒适度,国内制作的CIC往往并不能真正深入到骨部,这使得对堵耳效应的削减作用大打折扣。
    
     4. 6如果以上方法不能够解决问题,可以使用CROS(信号对传)系统作为替代方法。
     4 .7少数患者对于堵耳效应极其敏感,采用上述措施后改善效果不明显。对于此类患者,只能劝说其逐渐适应。这也意味着堵耳效应是目前助听器技术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助听器网点 助听器品牌介绍 北京助听器验配师 聋儿康复 助听器专栏 助听器技术手册下载 助听器企业

电话:010-88413568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8号九龙商务中心B213室
本中心隶属北京助听器神州鸿声听力连锁(中国助听器人工耳蜗委员会会员单位)京海食药监械经营备20150194 号
Copyright © 2013 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助听器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07184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26号